{{selectedLanguage.Name}}
登入 登出
×

朵貝·楊笙

Tove Marika Jansson

朵貝·瑪麗卡·楊笙(瑞典語:Tove Marika Jansson,又译为托芙·扬松,1914年8月9日-2001年6月27日)是一位母语为瑞典语的芬蘭作家、小說家與畫家、插畫家和连环画漫画家。她出生和成长在艺术家庭,于1930年到1938期间在斯德哥尔摩、赫尔辛基和巴黎学习绘画艺术。她在1943年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。与此同时,她开始给出版社撰写短篇小说和文章,为书籍封面和其他用途创作图案设计。此后的一生,她一直以艺术家和作家的身份进行创作。


杨松为儿童创作了姆明系列作品,在1945年发表了系列中的首部《姆米谷的大洪水》。之后分别再1946年和1948年发表了下两部小说《姆米谷的彗星》和《快乐的姆米家庭》,这两部小说都非常畅销,并促进了第一部小说的销量。在1966年,她作为儿童文学作家获得了国际安徒生文学奖。


自1968年发表的半自传小说《雕塑家的女儿》起,杨松为成年人创作了六部小说,包括倍受喜爱的《夏日书(瑞典语:Sommarboken)》,以及五部短篇小说集。


图苇·杨松出生于俄罗斯帝国芬兰大公国赫尔辛基。她的家庭是一个芬兰瑞典族的艺术家庭,父亲维克多·杨松(英语:Viktor Jansson)是一位雕塑家,母亲辛内·哈马斯滕-杨松(英语:Signe Hammarsten-Jansson)是一位出生在瑞典的图形设计师和插画家。图苇的兄弟后来也成为艺术家:佩尔·奥洛夫·杨松(英语:Per Olov Jansson)成为了摄影师,拉尔斯·杨松(英语:Lars Jansson (cartoonist))为作家和卡通画家。虽然他们家住赫尔辛基,但整个家庭在很多个夏天里都是在赫尔辛基东边50公里波尔沃小镇不远岛上的租来的木屋里度过的。


杨松于1930至1933年间在斯德哥尔摩的艺术工艺设计大学(英语:Konstfack)学习,1933至1937年间在芬兰美术学院的绘画学校学习,最后于1938年在巴黎的艺术学校学习。在1930年代和1940年代初期她的一些艺术作品在画展上展示过。1943年她举办了第一次个人画展。


十四岁时杨松创作并绘制了她的第一本图画书。但这本书直至1933年才得到发表。在1920年代她已经开始出售她的绘画到杂志上发表。


在1930年代杨松游览过几次欧洲其他国家。从这些旅行经历中她写了短篇故事和文章,为它们做了插画,并且发表在杂志、期刊和日报上。在这段时期她也设计了很多书籍封面、广告和明信片。跟从她母亲的榜样,她也为一本芬兰瑞典语反法西斯的讽刺杂志《加姆》(Garm)画插图。


在1940年代她曾跟阿托斯·维尔塔宁(英语:Atos Wirtanen)短暂地订过婚。在她的求学时期后期时她结识她未来的伴侣图莉基·皮耶蒂莱(英语:Tuulikki Pietilä)。这两个女人在很多作品和项目中一起合作,包括与彭蒂·埃伊斯托拉(Pentti Eistola)一起制作的姆明屋的模型。该模型如今在坦佩雷的姆明博物馆(英语:Moomin Museum)里展出。


杨松曾有几个男性恋人,包括政治哲学家阿托斯·维尔塔宁(英语:Atos Wirtanen),他是姆明形象司那夫金(Snufkin)的灵感来源。但最终她还是迷恋上女人,并与一位已婚的戏剧导演薇薇卡·班德莱尔(英语:Vivica Bandler)有一段秘密的恋情。


1956年杨松结识了她的终身伴侣图莉基·皮耶蒂莱(英语:Tuulikki Pietilä)。她们分别居住在相邻街区的各自住处里,并互相暗访。在1960年代,她们在据赫尔辛基100公里处芬兰湾中的一个无人小岛建造了一个木屋,并在夏季月份里在那里居住。


2001年6月27日杨松因患癌症在86岁时去世。她与她父母及兄弟拉尔斯一起安葬于赫尔辛基希耶塔涅米墓园。


1945年,楊笙完成其處女作《姆米谷的大洪水》,自此成為一名專業的童話作家。她曾榮獲多個獎項,包括:1952年獲斯德哥爾摩最佳兒童讀物獎;1953年獲尼爾‧霍格森獎章;1966年獲國際安徒生獎章;1972年獲瑞典學術獎章等多個獎項。

此部分屬於Wikipedia的文章,該文章基於創用CC 姓名標示-相同方式分享 3.0協議(CC-BY-SA)之條款下提供使用。 文章全文在此 →


顯示更多 ...
朵貝·楊笙 藝術作品
查看所有:27件藝術品